玉溪峨山:三向发力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

发表于 2023-6-13 15:01 |
       一、理想信念靶向发力,增强内在精神凝聚力

       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靶向发力,在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文明讲堂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讲548场,在各族群众中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用共同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文化追求、共同的家国记忆凝聚起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实践阵地发力,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标识建设

      建设了峨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主题馆各1个和滇中地委觅池冲旧址、咱拉黑峨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县档案馆、双江小学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在教育实践基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举办“砥砺奋进七十载、民族团结谱新篇”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成就展、峨山这十年等系列宣传展示和互动交流活动,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画卷、现实经历和美好蓝图,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三、深挖本土优秀民族文化内核发力,实现“独享”到“共享”

       充分挖掘县内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新编改编文艺节目,发挥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表演形式,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紧密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顺应时代创作了《顺英养猪记》、《彝绣随想》、《彝家山寨欢乐多》《心彝姑娘》等一批讴歌全县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建设美丽峨山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文艺作品提炼和弘扬了各民族共享共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族群众互相学习借鉴优秀的精神文化内核,实现优秀民族文化从“独享”走向“共享”,用共享的优秀民族文化鼓励全县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峨山县委统战部  普锐霖)

内测

GMT+8, 2025-4-5 04:12 , Processed in 0.042481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