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施行以来,岔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条例》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全力打造“一区两乡”(绿色有机农业样板区、田园康养旅居生态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较好的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强责任建机构 夯实贯彻执行《条例》的基础
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建设措施,召开专题会,进一步压实责任。三是注重干部培养。抓基础强堡垒,建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 抓好农村“领头雁”和后备力量“金种子”双培养工程,扎实推进“四级联创”,筑牢民族团结政治基础。
强宣传造氛围 加强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
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一是坚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部门学习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并纳入每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双万行动”培训,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纳入干部职工政治学习,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群众宣传。充分利用乡村组三级干部会议、村民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张贴宣传标语,不断提高乡、村、组三级干部及广大群众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知晓率。三是立足“凝心聚力”,提升山水家园岔河的知名度,组织开设“岔河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多点开花”“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专题专栏,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营造良好氛围。
强谋划助振兴 全面执行《条例》惠及民生
各民族生活更加美好
一是抓发展,全力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推动形成“一村一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抓好项目实施,积极为乡村发展“赋能”,推进岔河乡谢札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推进岔河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河外村实施跨村联营“草席+N”项目,与江川区安化乡董炳村签订合作协议,一期项目已接近尾声;安居村万寿菊加工厂项目正式挂牌,加工生产;谢札村实施彝澳天然矿泉水厂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合作模式,探索联农带农新路径,已正式运营。
二是抓短板,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玉溪三年行动”,年内共拆除危房闲置旧房927宗,占地面积51179.96平方米,100%完成拆除排查总量。打造危房闲置旧房拆除样板,持续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集镇集中安置项目,推进集镇提质扩容,积极争取推动“土地整治+N”项目。
三是抓民生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得到全面发展。扩宽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抓好就业帮扶,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完成义务教育,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性”清零向“常态性”清零转变。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定期排查和筛查预警机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做到动态监测、精准帮扶。
强文明树新风 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一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项工作,实施“文明活动”提效工程,以党员先锋队、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打造邻里守望的和谐家园,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300余次;实施“移风易俗”提质工程,开展“十星文明户”“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
二是突出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创建工作与党建、创文、创卫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创建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岔河乡2019年被评为全省首届少数民族特色小镇,2020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
三是探索“传承保护两促进”民族文化蓬勃发展。2006年“峨山彝族花鼓舞”和“峨山彝族花鼓舞之乡”入选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岔河乡在首届中国彝族花鼓舞大赛中获第一名。同时,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举办极具民族特色的“金凤节”、火把节、摸鱼节等活动,发展地域特色美食,岔河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安居、青龙村成功申报成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让民族文化更好得到保护传承。
强分析重研判 拓展贯彻执行《条例》的广度和深度
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一是探索形成“1+5+5+10+N”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探索形成了一网共治、五级联动、四会一访、一包十联、多头并举的“1+5+5+10+N”基层治理新模式,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是预防和化解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加强完善网格化挂联和运行机制,利用“共治通”智慧管理平台,确保各项工作推动有力、落实迅速、高质高效。
下一步,岔河乡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原则贯穿示范区建设全过程,紧紧围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着力下好先手旗,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责任感;打好主动仗,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效性;筑牢压舱石,切实增强落实《条例》的执行力。(岔河乡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