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实施“1234”工作法创新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表于 2022-10-31 10:28 |
       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拔节孕穗期”,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心灵深处,围绕实施《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5-2020年)》,省教育厅创新实施“1234”工作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是围绕“一条主线”。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突出“融”的理念,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广泛开展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内涵。

    “2”是守好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两个阵地”。省级统一采购并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开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落实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不少于12课时要求,高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等相关课程,全面落实和加强课堂阵地建设。每年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专题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建好校园文化阵地。

   “3”是打造管理人员、专家和教师“三支队伍”。常态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负责人定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队伍。成立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专家等40余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名师送教下基层,支持各地开展师资培训,打造一支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理论支持、模式构建、经验总结提炼的专家队伍。每年定期举办教师培训及说课比赛,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执行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队伍。

   “4”抓住科学研究、典型示范、教育资源、育人氛围“四个关键”。省级设立13个教育基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发挥科研指导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丰富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内涵。在创建1065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基础上,将创建命名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列入《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决定创建命名不少于300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并对示范学校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精选并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优秀教学案例集》,摄制《多彩民族相册》教育微视频,讲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融入、发展故事,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竞赛、现场示范教学等活动,不断拓宽活动参与面,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氛围。通过抓住“科学研究、典型示范、教育资源、育人氛围”四个关键,不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课堂、师生、校园向社会各界辐射。

峨山网 (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4-3-28 17:33 , Processed in 0.045122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