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卫生健康局推进融合发展守护各族群众健康

发表于 2022-9-2 15:34 |
      峨山县卫生健康系统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业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疫情防控、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切实将“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民族工作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工委书记、党组书记、局长为副组长,县医健集团、县医保局等为成员单位的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医疗系统”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确保创建工作有实招,见实效。二是根据《峨山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医疗系统”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线,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机制,不断丰富创建形式,创新创建载体,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和各项工作相辅相成,共促共进。

   加强理论学习精准有力施策。一是通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等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传达学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进‘医疗系统’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围绕“四个到位”开展创建工作。二是实地观摩学习促创建。6月10日,由分管领导带领县人民医院负责创建工作的同志一行5人前往元江县人民医院、红塔区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创建工作。8月12日,召开本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观摩会。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为各医疗机构的创建理清思路、找准定位,为后续的创建奠定基础。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各种会议、赶集日和民间活动,在广大基层群众、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宣传,各医疗卫生单位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并进行民族政策轮训和民族政策法规知识测试,提升职工队伍思想素质。二是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宣传,通过做好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扩大知晓率、参与度。截止目前,LED展播宣传标语1.2万条次、悬挂标语20余条、组织相关学习15次,推送相关信息10余篇,发放民族团结宣传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广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价值观念,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医疗系统”的浓厚氛围。

   推进融合发展守护各族群众健康。一是强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统一推行医保打包付费,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在线下派专家现场出诊、查房和会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二是进一步强化专科能力建设。胸痛中心建设通过国家级认证,危重新生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通过复审,卒中中心通过验收,创伤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诊治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县妇幼院能力达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巩固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继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义诊活动,将医疗技术、健康知识等送到各族人民身边。四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继续拓展。在县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专科,申报6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已全部通过市级评审。加强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8个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中医馆并开展诊疗工作,积极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建设,加强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疗效的名医名方、专病专方的开发,提升峨山县医疗专科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五是持续抓实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抓紧“外防输入”,抓细“内防反弹”,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强化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规范隔离点管理,全面提升核酸检测和救治能力,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为各族人民进行健康指导和疫苗接种。六是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与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成果。推进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多形式向各族人民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健康、清洁、绿色、无烟的良好办公服务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民族团结。一是在医院开设双语服务窗口,为各族患者提供陪同检查服务,为困难孕产妇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深入开展“医技水平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医风好、服务态度好、沟通能力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创建工作。医务人员在病情交流、医患沟通、药物禁忌等方面,充分尊重各族群众生活习俗,确保到院患者得到温馨服务。三是逐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由示范科室、进步示范岗带动医院各科室共同进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及医疗技术服务,促进医院各民族干部职工之间、医务人员与各民族患者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内测 ( 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5-7-9 17:01 , Processed in 0.043530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