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法院“三手棋”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发表于 2022-8-31 12:00 |
    近年来,峨山法院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好“三手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建机制定基调,练好创建“本手”。“本手”指围棋中合乎棋理的常规下法,是下好围棋的基础。峨山法院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民族政策作为工作重点抓好、抓实,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政法机关”暨争创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方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纳入全院重点工作。同时,深化政策理论学习,凝聚思想共识。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邀请县委党校教师授课等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学习活动8次,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1.png
    二是拓思路抓落实,下好创建“妙手”。“妙手”之妙在于打破常规、出奇制胜。峨山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拓展非审判司法服务,找准审判执行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契合点。一是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团结示范岗,出台《双语诉讼服务工作办法》,推出双语导诉、双语调解等11项便民利民措施,1至7月累计服务各族群众2000余人次,切实减轻各族群众诉累。二是挂牌设立石榴籽调解室,从彝族烟盒舞“三进三退”的步伐中得到启示,创新开展静心、静言、静听和退火、退步、退让的“三静三退”调解工作,1至7月完成各类矛盾纠纷诉前调解624件,调解结案532件,调解成功304件,调解成功率57.14%,当场履行67件,占调解成功案件的22%,各类民商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8.02%,全县“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9.17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市平均值8.76个百分点,各族群众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案结事了人和成效明显。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双语巡回审判,组织参加双语法官培训,已有6人获得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云南民族大学、国家法官学院云南分院颁发的《彝汉双语考评证书》。依法保障各民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至7月选取合适案件到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乡镇(街道)开展双语巡回审判5件次。四是持续深化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在创建工作中的能动作用,1至7月到各联系乡镇(街道)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调研、党的民族政策宣讲活动38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7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
    三是强宣传促团结,不落创建“俗手”。“俗手”指围棋中因循守旧的平庸下法,如何结合法院工作实际避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峨山法院以“融、结、参、教”四种形式,构建立体化创建氛围。一是融合法院文化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贯穿于整体设计思路,通过小型民族团结广场、“立”字形象墙、党建文化长廊等物质载体予以呈现,为69名干警100余台电脑制作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桌面,制作10帧民族团结进步有关知识的图片在位于各楼层显目位置的显示屏滚动播出,丰富“电梯文化”,在3部电梯粘贴宣传标语1条,在LED屏滚动播出5条,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增进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采取文艺表演、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1至7月共开展“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宣传活动22场次,向各族群众发放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宣传册1700余份,提供双语法律咨询470余人次,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各族群众中确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三是积极参加民族团结网络知识竞答和征文比赛活动,全院69名干警全员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答,在玉溪中院民族团结进步征文中投稿18篇(幅)。四是以法治教育促进各民族群众法治素养提升,22名法官及法官助理受聘全覆盖担任全县各主要中学、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1至7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主题法治教育8次,向近1000名各民族青少年儿童宣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真挚情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峨山网 (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3-9-28 12:19 , Processed in 0.047169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