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奔小康 橄榄小镇谱新篇—— 甸中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发表于 2020-6-4 15:34 |

甸中镇原名筇川,元初建筇川县,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临时人民政府所在地。甸中镇位于峨山县东北部,距县城41公里,地处两市(昆明、玉溪市)三县(易门、晋宁县、红塔区)交界处,省道213、易峨高二级公路和在建的弥楚高速从南至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是玉溪、晋宁、易门三县区与峨山县的货物集散地。全镇辖11个村(社区)、66个村民小组,6229户19595人;有汉、彝、哈尼、白、壮、回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58人,占总人口的71.74%。2019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8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8元。近年来,甸中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团结带领全镇各族群众,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合效应日益显现,民族团结红利不断扩大,全镇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甸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成立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民族工作列入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内容,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分析研究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采用政策宣讲、微信推送、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展板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深入机关站所、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村(社区)、农户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关内容宣传,动员全社会、全民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中,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选树先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以各类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入挖掘民族团结中的示范单位、示范家庭、先进事迹,宣传表彰成绩突出的示范单位和示范家庭,同时,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峨山好人等创建评比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单位和家庭争创示范,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栖木墀组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甸中镇、大寨村、栖木墀组、觅池冲组、松山组、雨云组被命名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古柏组陈德丽等6户被命名为示范家庭。


四、关注民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各中心(站所)开设服务窗口,并组织了9支新时代志愿服务队伍,热情为各族群众的医疗卫生、扶贫济困、文艺培训、农技推广、治安调解、卫生整治等方面提供服务,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通过结对帮扶、民情直通车等方式,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有序发展。


五、基础建设,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近年来的,甸中镇用好用足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两大优惠政策,投入380万元实施了大寨组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和栖木墀、元山、旧寨三个民族特色村项目,并组织实施了东城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红色乡村·幸福家园”项目、松山美丽宜居乡村项目、雨云组农村养老保障性住房项目等,全镇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发展。


六、产业先行,壮大民族特色产业

甸中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创新兴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按照巩固一片烟、管好一棵树、养好一头畜、种好一园菜的“四个一”发展思路,走“产业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力求把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坚持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完成油橄榄种17688.6亩、“2260”高端特色烟叶项目种植1万亩、德康、双胞胎生猪养殖项目顺利推进、成功打造“嶍峨蜜枣”品牌,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七、文化传承,激发民族内生活力

从元初设立筇川县至今,近800年峥嵘岁月,令甸中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生辉、传承发展。这里有省保八字岭大庙、龙凤廊桥、甸头石拱桥等文物古迹,也有开新街、接爷爷、祭龙节等传统民俗活动,还有彝族板鼓舞、十八般武艺、花灯戏、民间杂耍、大娱乐等传统文艺源远流长,不断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峨山网 (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4-4-27 05:38 , Processed in 0.045279 second(s), 18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