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万和村:党建引领助力小彝村蝶变

发表于 2020-6-4 14:46 |
    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峨山县双江街道富泉村委会万和村民小组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对老村进行拆除重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同心同德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让昔日“灰头土脸”的小彝村华丽转身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本。
1.jpg
拆除重建村容村貌换新颜
    漫步万和村,灰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整齐排列、健身器材摆放整齐、特色农家民宿正在建设、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面通到各家各户门口。该村地处峨山县城西南,位于老213国道和昆磨高速公路旁,距县城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村,全村耕地面积170亩,农户43户181人。
2.jpg
    “每家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半砖房宽敞明亮,车库、卫生间等设施齐全,房前屋后都是花园,比老房子好住多了。”67岁的村民施贵祥与几个老年人给记者介绍着。“之前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二楼放粮食,牲畜在家中,房前屋后道路窄,车子进不了村。”
3.jpg
    富泉村监委会主任董靖波介绍,为了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实现安居梦、过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万和村民小组党支部在2015年,抓住被列为玉溪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中的示范村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整合各类资金1552.62万元,加上群众自筹和贷款1202.9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755.52万元,历时3年完成整组拆除重建工程。

    在拆除重建过程中,万和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蓝图为依据克服乡村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投资77万元实施“两污分流”工程,建设出户化粪池、排污管、污水处理池;实施人畜分离工程,进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昔日的小彝村实现了村容村貌换新颜。


三治”融合强化治理有成效
    “万和村探寻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的经验。”富泉村党总支书记张贵生介绍,不管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项目规划,还是“乡贤榜”“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或是《文明村庄建设管理制度》《公共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村内街道及活动场所清洁卫生制度》等村规制定,万和村都做到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收集民情民意。

    针对群众不学法、不懂法的实际,万和村将法律知识纳入集中学习内容,邀请司法机关、执法部门,扎实开展“以案说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入户宣传”等活动,采用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带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培育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法治基础。

    为引导村民养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美德。万和村以树立健康的家庭价值观为突破口,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等主题活动,用培训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培树典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抵制陈规陋习、贬斥失德失范,用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舆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在村民心中构建“德治”观念,将乡村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4.jpg


党建引领当好群众"主心骨"

“党组织的引领最为关键。”总结万和经验,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龚其贵说。万和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目标,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力为核心,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班子能力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回忆起2015年整村拆除重建时,为了顺利推进拆除重建工程,万和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拆旧建新、协调服务等9个联建委员会,负责群众工作,但全村50户村民,半数以上家庭不愿意拆,整个工作进程受阻。


“作为一名党员,我得起好带头作用,所以率先叫挖机掀翻了自家老屋,后来才陆续拆除了群众的房屋。”龚其贵告诉记者,必须把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担得起大家的“主心骨”。


“我们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推行了党员积分制、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服务队。”党员普忠文说,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中,万和村都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5.jpg


多元发展铺好产业振兴路

万和村所在的彝人谷沿线是峨山县集生态茶文化观光、竹文化休闲度假、彝族文化赏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也是玉溪市打造“哀牢山―红河谷”多彩风情自驾车旅游线路的重点项目之一。为实现“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目标,万和村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


在稳定烤烟种植的基础上,万和村大力发展除虫菊、蔬菜、花卉种植和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同时,以峨山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新零售平台和体系建设为契机,依托“峨山菜园”品牌建设,引导村民栽种绿色有机蔬菜,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农产品交易,并注册了“万和”地名蔬菜商标,在发展高端农产业上迈出步伐。


发展旅游业方面,万和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建设彝人谷万和乡村旅游项目,以浓郁的彝族文化为依托,以生态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基础,深入挖掘全村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以彝乡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旅游特色村,争取在乡村旅游业上实现突破。


未来的万和村,还将构建起以党员群众、种植大户、科技能手、商业能人为主体的“一核多元”组织架构,继续带领村民同心同德推进乡村振兴。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沈杰
编辑:陈荟吉
审核:杨雪

峨山网 (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2 )

GMT+8, 2024-4-19 05:57 , Processed in 0.050218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